189 2298 0385
零泄漏”: 通过磁力耦合传动技术,彻底取消动密封,依赖隔离套形成的静密封屏障来实现。不锈钢结构确保了静密封连接(如焊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耐高低温”:
不锈钢泵体/部件: 提供基础的耐高温氧化、耐低温脆化、耐腐蚀能力和良好的热膨胀匹配。
高温/低温磁体:确保在极端温度下磁传动系统仍能稳定可靠工作(高温不退磁,低温性能稳定)。
耐温隔离套材料:在极端温度下保持强度、密封性和低涡流损耗。
耐温密封元件:保证辅助静密封点的可靠性。
漩涡泵结构:非接触设计适应热胀冷缩,减少高温卡死或低温摩擦风险。
一、实现“零泄漏”的核心原理:磁力耦合驱动
1. 取消动密封: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传统离心泵通过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来防止泵腔内的液体沿着泵轴泄漏到外部。这些密封是动密封,存在磨损、老化问题,是泄漏的主要源头。
2. 磁力传动:
磁力泵由两部分组成:电机侧(外磁转子)和泵侧(内磁转子+叶轮)。
电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
外磁转子产生的强磁场穿透静态的隔离套(静密封件),驱动内磁转子同步旋转。
内磁转子与叶轮直接相连,从而带动叶轮旋转做功。
3. 隔离套的作用:
隔离套位于内、外磁转子之间,将泵腔(输送介质侧)与外部环境(电机侧)完全物理隔离。
隔离套是静密封结构(通常通过焊接或特殊密封工艺与泵体固定连接)。静密封相比动密封更容易实现可靠、持久的密封效果。
由于没有旋转轴贯穿泵体,彻底消除了动密封点,从根本上杜绝了沿泵轴的泄漏路径。
二、实现“耐高低温”的关键要素(企华泵业不锈钢磁力泵耐受-196°~400°)
1. 不锈钢材料的优异性能:
耐高温性: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如304, 316, 316L)具有优良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304不锈钢可在约800°C下保持较好性能(实际泵工作温度受限于磁体和密封材料,但泵体本身耐高温),316/316L耐高温性更好。特殊高温合金(如904L, Hastelloy)可用于更高温度。
耐低温性:不锈钢(如304L, 316L)在低温下无脆性转变温度,其韧性不会随温度降低而急剧下降。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用于深冷(如LNG -162°C)或低温化工介质。
热膨胀系数匹配:不锈钢部件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相对接近,在温度剧烈变化时,有助于减少热应力,维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耐腐蚀性:不锈钢本身对多种腐蚀性介质具有抵抗力,减少了因腐蚀导致的材料失效和潜在泄漏风险,这对于高温或低温下的化学腐蚀尤为重要。
2. 关键部件材料的耐温选择:(企华泵业不锈钢漩涡磁力泵优选钐钴磁铁)
磁体:
高温:普通铁氧体磁钢高温下易退磁(居里温度低)。因此耐高温磁力泵必须使用稀土永磁材料,如钐钴(SmCo)。SmCo具有极高的居里温度(700-800°C以上)和优异的温度稳定性,是高温磁力泵的首选。高温NdFeB的居里温度和工作温度(如180°C, 200°C甚至更高)也能满足许多高温应用。
低温:稀土磁体(SmCo,)在低温下磁性能通常非常稳定甚至略有提升,非常适合低温应用。
隔离套:
除了不锈钢(304, 316L等),在要求更高强度、更低电导率(减少涡流热)或更耐腐蚀时,常使用哈氏合金(Hastelloy C276/C22)、钛合金(Ti)或特殊工程陶瓷。这些材料同样具备优异的高低温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在极高/低温下,需特别关注隔离套材料与泵体材料的热膨胀匹配,以及焊接/连接部位的低温韧性/高温蠕变性能。
密封材料:
虽然主体结构是静密封(焊接/金属垫片),但泵盖与泵体之间、隔离套与泵体之间的连接可能需要辅助静密封(如金属缠绕垫片、O型圈)。
这些密封元件必须选用能耐受工作温度范围的材料(如高温/低温氟橡胶、全氟醚橡胶、柔性石墨、金属等)。
3. 漩涡泵结构的优势(对耐温性的辅助):
开式叶轮/无接触间隙: 漩涡泵的叶轮通常为开式或半开式,与泵盖之间存在微小的轴向和径向间隙(非接触)。这种设计避免了高温下因热膨胀导致叶轮与泵体卡死的风险,也避免了低温下间隙变化带来的摩擦问题。
小流量、高扬程、自吸性好:漩涡泵的特性使其在处理高粘度介质(高温时粘度降低,低温时粘度升高)和需要一定自吸能力的场合仍有较好表现。
对颗粒容忍度相对较高:开式叶轮和无接触设计对介质中的微小颗粒有更好的容忍度,减少了因颗粒卡涩导致温升或损坏的风险(这在高温或低温工况下尤为重要)。
因此,不锈钢漩涡磁力泵将无泄漏的磁力驱动原理、不锈钢的优异综合性能(尤其耐温耐蚀)、精心选用的耐高温/低温磁性材料和隔离套材料以及漩涡泵结构的热适应性完美结合,使其成为需要严格杜绝泄漏并应对极端温度(无论是高温热媒、导热油,还是低温冷冻液、液化气体)应用的理想选择,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石化、半导体、空分、新能源等领域。
189 2298 0385